什么是学习
-
获得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学习
-
多个角度解释一个问题
-
学习思维模型可以练习
「定义一个概念就是学习的起点,通过学习来改变something,去发生让某事改变。学习前和学习后会有一些变化」
高超的学习和普通的学习有什么区别?
「效率速度更快」,「更好地结果」,「理解问题的深度(」 获得源认知),「记得时间越长」(过目不忘)
要学的东西特别多,那我们到底要学什么?
那种很厉害的人,人和人最大的差别不是一个人把一个技术掌握的特别熟学的特别快,而是面对一个新问题的时候能快速抓住重点有洞察
学习的方向
面向过去的学习
「学习是有两个方向的:」
一个是「面向过去的学习」:我怎么掌握别人已经开发出来的方法,技能,流程;最快的学会它,记住他,掌握它;「这个学习的过程是更快地更高效的掌握确定的知识,有确定的流程有确定的方法有确定的工具,但是因为我们不会所以我们会去学习,我们希望提快一点。」
「但是学习还有另一个方向:往前的方向」
答案的来源
「所有的答案都是解决确定性的,因为只要提出了某个答案,那个答案的来源就是为了解决某个确定的问题做了不同的尝试给出了最优解最佳实践解」 总结出了一个答案经验最后变成了一个知识,这个知识可能变程了书或者案例课程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去学,但是「在学的时候那个答案是在解决过去确定的问题的」
面向未来不确定的学习
「学习还有另外一个方向」
「面向未来的不确定的学习」:今天的变化越来越快,「很多新问题不是在已有的答案中直接就能找到的,而是你要去解决过去没有遇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显而易见的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学习力又是什么?这个和上面面向过去的学习力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为什么李静90后可以成为百度副总裁
专业能力的提升:看书,解决问题做项目,和同事交流,好领导带着,项目的重要性和挑战性,积累的时间久看的事多
「他的职业成长速度是很多人的十倍成长速度」
平均的策略带来平均的收益,因为你用的成长的方法是所有人通用的成长的方法,所以你只是在一个范围内去波动,你无法超过这个模式十倍好的效率
四A公司里十多年的营销专业人士在听了李静的营销课(播放量120万,当时30万就很不错了)后说受益良多,这是一个玩笑吗?不是的。
不仅是李静,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得了超越别人十倍速增长的策略的人,他的结果如果他能保持长期的绩效,「一定是它定义和解释那个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total different的」,「其他人之所以获得十倍速,就是因为他在策略上占了优势」
我们大部分通常聊天的时候都是聊得很嗨,但是缺乏洞察,但是总有一些人你和他聊天的时候,你会觉得它说的特别对,但你就是没想到
「如果在学习当中挑战一个高价值的问题的话那就是:什么样有可能会让我们找到total different的成长策略」
高超的学习力是面向未来的学习力
「而不是面向过去存量的学习力,存量的知识已经是学不完了。不像以前的学富五车了,因为以前的知识一共就五车」
2019年一年简体字出版30万字。
什么概念:假设你能活到100岁,你从出生没有满月就开始读,一天读一本书,一年三百本书。
一百年都读不完一年出的新书
「这几年大家谈知识谈少了,谈认知谈洞察谈多了」
为什么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
「七八年前是没人聊认知的,那时候创业没有人告你创业需要认知。为什么现在突然聊认知了?」
「90年代的深圳只要你有关系能拿到地拿到批文,你就是高收入高毛利,那时候遍地都是机会」,但是需要你有勇气单胆子,这些「都是十几二十几年前讨论的,你要会处关系,有胆量有魄力」,「但是现在还有人这么说吗?为什么?因为环境变了」
「认知变得重要,是因为仅靠关系和胆大取得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必须具备看见并不显而易见机会的能力。我们要有认知有洞察」
显而易见的原因
不显而易见就代表你得花功夫花精力
为什么一个东西对A就是显而易见的,对B就不是显而易见的。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判断上的差异呢?」
比如你的知识储量,你的逻辑,你的思辨能力……「总结成一个模式:认知模式」
「每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根据思考问题方向有一个判断问题的决策框架」,我们是有一个看不到的思考问题的框架的,我们是有一个参考框架的,「这个参考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过滤信息快速的判断什么是重要的,既在帮我们提高效率的时候也在导致让我们看到这个房间的大小,让我们带着认知偏差往前走」。
而我们大部分的思维模式是来自经验。
「百分之九十九的模式都是来自经验的,学习也是经验前人的经验。」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铺成的」
英国国会的《红旗法》
红旗法的推出导致英国的汽车行业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因为他们当时的经验是骑马的,所以把骑马的经验挪用到汽车上来了
我们并没哟比古代的人英国议员有多高明,「我们只是见过了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但本质上我们都是在根据经验来做决策」
「我们的认知框架由经验的束缚绑定以后,所有的议员看到了一样的东西,得出了一样的结论,推出了一样的法案」
「所有人的共识反而可能是个假象」
怎样才能跳出已有的认知模式,产生新洞察?
要多看, 跳出经验束缚,打破隐含假设
以色列为什么每次都能打赢中东战区的战争,以色列的军队说不是因为我们人多而是因为我们有创造力,因此以色列被叫做创新之国
我们生活中所有理所应当显而易见的事情其实都可以挑战他的隐含假设
如何在没有资源的时候完成事:破了一个隐含假设,为什么钱才是资源。(因为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一辈子以小胜大的奇迹:凯撒大帝:从最基层到统管整个地中海」
如何识别打破隐含假设
「跨界多元学习」
为什么屠宰场和福特有关系(流水线),为什么日本丰田和超市有关系(大SKU库存的存放)?
「是因为所有的行业和专业都是人为给的一个标签,都是人类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细分领域的时候,给他起了个名字,这个名字又成为了我们的思考问题的框架,又束缚了我们。」
「一方面让我们高效的理解这个领域,另一方面又 让我们捆绑在这个领域的认知模式里」
「人类的不同的问题放到不同的场景当中起成了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中被积累的经验被人提取了出来变成了不同的学科」。只不过这些问题在不同的行业经历的时间的长短不一样,每个领域发展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形成了自己的专业术语。「很可能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都在解释同一件事情,只不过是他们起了不同的名字,形成了我们所谓的人为的壁垒」
「换句话说你只要理清楚你在解决什么问题,你就能跨领域的看到问题的相似性,从而帮你把其他领域的洞察牵引到你这个领域。」
看到相似性
看到相似性是跨领域学习的一个基本逻辑
时装,快餐,半导体和香蕉又什么相似性:保质期短
其他行业的领域不一定会照搬但是会给你启发,因为他们「都在用不同的解决方案,而不同的解决方案形成了经验,不同的经验又有不同的隐含假设不同的认知模式」
「所有的极限,都源自认知的局限,跨界的学习能启发我们新的人认知角度」
「拓展经验本身来拓展我的认知」
经验有没有局限
「经验有没有局限??」
「推荐书籍《经验的讲解》」
因果关系的空间一旦分开,你就很难积累有效的经验
因为没反馈,所以没感知,所以觉得他不重要,只是因为他超出了你日常经验的范围
如果你只用有限的经验理解这个世界的话,平均的策略带来平均的结果,那么你和别人的结果也一样,这时候就只能靠运气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洋洋洋):如何练就超强学习力—跳出已有认知
暂无评论内容